2025届高考生物每日一题训练!(116)
2025-02-24 18:15:37 作者: 浏览量:7次
10.草莓果实成熟通常经过绿果期、白果期和红果期等阶段,果实成熟过程受多种植物激素调节。科研人员利用外源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对草莓果实成熟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果实的激素种类,对照组用等量的清水处理
B.果实成熟由多种激素共同发挥作用,果实接近成熟时,IAA的作用更大
C.在对草莓果实成熟的影响效果上,ABA和IAA表现为相互促进
D.若剔除草莓绿果期果实的种子.则可推测果实由绿果转为红果的时间将延迟
【答案】A
【分析】据图分析:ABA和IAA对果实成熟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ABA处理后,红果明显增多,绿果和白果减少,说明ABA能促进果实成熟;IAA处理后,绿果和白果增多,红果减少,说明IAA能延迟草莓果实成熟。
【详解】A、据题干“科研人员利用外源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对草莓果实成熟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实验的自变量是ABA和IAA,即处理果实的激素种类;对照组不外施植物激素,用等量的清水处理即可,A正确;
BC、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ABA处理后,用一定浓度IAA处理后,绿果比例升高,红果比例降低,说明ABA能促进果实成熟;IAA处理后,绿果和白果增多,红果减少,说明IAA能延迟草莓果实成熟,因此果实接近成熟时,ABA激素的作用更为突出,BC错误;
D、据分析可知,IAA能延迟草莓果实成熟,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若剔除草莓绿果期果实的种子, 推测果实由绿果转为红果的时间将提前,D错误。
故选A。
11.微囊蓝细菌和颤蓝细菌是引起湖泊发生水华的主要蓝细菌。科研人员在培养瓶中培养微囊蓝细菌和颤蓝细菌以研究其种间关系,结果如图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湖水中微囊蓝细菌和颤蓝细菌种群密度的方法通常是样方法
B.曲线①表明,在0~13天内,微囊蓝细菌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加
C.曲线②的K值小于①,原因是两种蓝细菌竞争有限资源和空间
D.单独培养微囊蓝细菌时,随着其种群密度增加,K值会变小
【答案】C
【分析】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会随环境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可能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可能会上升。在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数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
【详解】A、调查湖水中微囊蓝细菌和颤蓝细菌种群密度的方法通常是抽样检测法,A错误;
B、曲线①表明,在0~13天内,微囊蓝细菌种群数量增长为“S”形增长,故增长速率是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
C、曲线②为两种蓝细菌混养,曲线①为单独培养,由于徽囊蓝细菌在利用光照、无机营养等资源和空间时,和颤蓝细菌存在竞争关系,导致总K值变小,因此曲线②的K值小于曲线①,C正确;
D、种群密度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D错误。
故选C。
12.红火蚁分布广泛,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包括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蚁、雄蚁及发育不全且无生殖能力的工蚁(雌蚁)。南美果蝇与红火蚁彼此相克,南美果蝇幼虫孵化以后会食用红火蚁体内的汁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工蚁发育不全且无生殖能力,因此工蚁不属于红火蚁种群
B.南美果蝇与红火蚁为原始合作关系,南美果蝇限制红火蚁种群数量增长
C.消灭红火蚁时若破坏了本地蚂蚁的栖息地,则可能造成生态位的空缺
D.当红火蚁种群数量增加时,种间竞争加剧,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
【答案】C
【分析】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植物向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
(2)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例如,翠鸟捕鱼。
(3)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
(4)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例如,马蛔虫与马。
(5)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
【详解】A、工蚁仍属于红火蚁种群的一部分,A错误;
B、南美果蝇与红火蚁彼此相克,南美果蝇幼虫孵化以后会食用红火蚁体内的汁液,可知南美果蝇幼虫与红火蚁为寄生关系,B错误;
C、消灭红火蚁时若破坏了本地蚂蚁的栖息地,会导致本地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能造成生态位的空缺,C正确;
D、当红火蚁种群数量增加时,种内竞争加剧,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D错误。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