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科普知识练习题,来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库吧~
2020-09-10 10:59:40 作者: 匿名 浏览量:517次
1
一、填空题
1、我们观察到天空中的月球有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我们叫做(月相)。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实际上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3.我们从地球上观察的角度不同,那么所看到的月相(大小、方向)就不同。
4.月相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二、选择题
5、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A)。
A、月相 B、月貌 C、月亮
6、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大约是(B)。
A、一天 B、一个月 C、一年
7、月相最圆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每月(B)。
A、三十 B、十五或十六 C、初八
8、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A)。
A、由缺变圆 B、由圆变缺 C、由缺变圆,再变缺
9、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B )。
A、由缺变圆 B、由圆变缺 C、由缺变圆,再变缺
10、把观察到的月相按农历月初到月末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A、⑤④③②① B.④⑤③①② C.③②⑤④①
三、判断题
1.月相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2.月相变化一个周期是一个星期。(×)
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透明的球体。(×)
4.每个月的农历十五都是上弦月。(×)
四、连线题
1、连一连
答案:图1是农历十五,图二是农历初八,图三是农历二十七,图四是农历二十二,图五是农历初三。
2
《冰融化了》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冰的融化的温度是(0)℃,一大块冰的熔化温度(等于)一小块冰的熔化温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冰融化成水的温度和水结成冰的温度是(相同)(填“不同”或“相同”)的,水结冰要(放出)热量,冰融化成水要(吸收)(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冰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填“变化”或“不变”),但要向外界(吸收)大量的热量。
4、当环境温度(高于)(填“高于”或“低于”)0℃,冰的温度升高到0℃,就开始融化成(水),从(固)态变成了(液)态。
二、单选题。
5、在0℃的环境下,把一小块-3℃的冰放入一盆0℃的水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A.冰可以熔化 B. 水可以凝固
C. 冰不能熔化,水不能结冰 D. 不能确定
6、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
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
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7、把两盆相同的正在融化的冰,一盆放在太阳下,一盆放在树荫下,过一点时间(两个盆子的冰还未完全融化),这是两盆冰的温度是(C)。
A、放太阳下晒的温度高 B、放树荫下的温度高
C、两盆温度一样高
8、冰变成水,这个过程物体的状态是怎样变化的?(A)
A、固态—液态 B、液态—固态 C、气态—液态
9、冰开始融化的温度是(B)。
A、-4℃ B、0℃ C、1℃
10、当一块冰慢慢地融化成水是,冰周围的温度会(B)。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三、判断题。
11、冰在0℃的环境下会融化成水。(×)
12、把冰放在温度更高环境下更容易融化成水。(√)
13、冰融化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越来越高。(×)
四、实验探究题。
14、在探究冰融化过程的温度变化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下表为他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装置田和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温度/℃ | -4 | -2 | 0 | 0 | 0 | 0 | 1 | 2 |
冰在即热(2)min后开始融化,实验中需要用到酒精灯加热,说明融化过程需要(吸收)(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
《食物和熟的食物》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消化。
2、采用生吃的一些食物能够减少(营养)的损失,但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3、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对我们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物生吃(更富有营养)
4、生的鸡肉中的营养不容易被人(吸收),同时还会带有(病菌)和(寄生虫)。
5、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生食)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损失;
二、单选题。
6、下列对煮熟了的牛肉,描述不正确的是(D)
A、煮熟的牛肉容易消化 B、煮熟的牛肉味道更香
C、煮熟的牛肉杀死了细菌 D、煮熟的牛肉营养更丰富
7、对下列食物的吃法,不正确的是(B)
A、把土豆煮熟了吃 B、豆角拿来生吃
C、黄瓜做成凉拌菜 D、西红柿洗干净拌白糖吃
8、下列食品适于熟吃的是(C)
A、橘子 B、黄瓜 C、牛肉 D、荔枝
9、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我们长身体材料的食物是(A)。
A、鸡蛋 B、米饭 C、肥肉
三、判断题
10、为了保证人体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11、高温加热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所以食物应以生吃为主。(×)
12、蛋白质和脂肪加热后,变得容易被人体吸收和消化。(√)
13、生吃食物和熟吃食物各有优势与不足。(√)
四、解答题。
14、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
答案:益处是:
(1)味道更好,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2)能杀死细菌、寄生虫卵等
(3)更卫生,有益身体健康。
15、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吸收,而且熟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但是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营养会有一些损失。
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损失,但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4
《用水测量时间》同步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2、我们能相信只做了一次的实验结果。(×)
3、在做水的滴漏实验时,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得速度一样快。(×)
4、在远古时代,人类用水钟、日晷、燃油钟和沙漏等来计时。(√)
5、我们制作水钟时,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二、选择题
6、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比较,前10毫升水滴得(A)。
A、快 B、慢 C、一样快
三、填空题
7、(泄水型水钟)是根据容器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8、 在一定装置内,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 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来计时。
9、 人类根据在一定时间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10、古代的水钟主要有两种:(泄水型)和(受水型)。
11、随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
12、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
13、 滴漏的滴水速度与滴漏中的(水位)、漏水孔的大小有关,与容器的颜色无关。
14、(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工具。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