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中的天山石林
2025-02-18 15:57:14 作者: 浏览量:3次
在高考地理中,天山石林是一个结合地貌形成、内外力作用以及区域地理特征的典型考点。
一、天山石林的地理位置
1.位置:位于中国新疆天山山脉中段(如托木尔峰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2.海拔:多分布在海拔2000-4000米的高山地带,地形陡峭,气候寒冷干旱。
二、天山石林的形成原因
天山石林的形成是内力作用(地壳运动)与外力作用(风化、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过程如下:
1. 内力作用基础
(1)板块挤压与地壳抬升:天山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褶皱山系,地壳强烈抬升,形成垂直节理(裂隙)发育的岩层。
(2)岩石性质:石林的主体岩石多为坚硬的沉积岩(如砂岩、砾岩),垂直节理发育,为后期侵蚀提供了“突破口”。
2. 外力作用主导
(1)冻融风化(核心作用):
①气候条件: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冬季严寒,岩石裂隙中的水反复冻胀,导致岩体崩解(物理风化)。
②效果:垂直节理被扩大,岩体逐渐分离,形成陡立的石柱。
(2)风力侵蚀:天山地区风力强劲,携带砂粒磨蚀岩壁,塑造出棱角分明的石柱形态。
(3)冰川作用(部分区域):冰川运动对岩层产生刨蚀作用,形成U型谷和尖锐峰林,与石林地貌叠加。
三、天山石林与云南石林的对比
高考常通过对比不同石林地貌考查成因差异:
四、天山石林的地理意义
1. 生态价值:独特地貌为高山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
2. 科研价值:记录天山地质演化历史,是研究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的重要载体。
3. 旅游价值:壮观的石林景观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如温宿大峡谷)。
五、高考常见命题方向
1. 成因分析题:
(1)例:分析天山石林的形成过程。
(2)答题要点:内力抬升→岩石裂隙发育→冻融风化(主导)+风力侵蚀→石柱分离。
2. 区域对比题:
(1)例:比较天山石林与云南石林成因的异同。
(2)答题要点:从岩石性质、气候条件、外力作用类型切入。
3. 人地关系题:
(1)例:天山石林地区发展旅游业可能面临的问题。
(2)答题要点:生态脆弱性、基础设施不足、环境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六、易错点提醒
1.混淆外力作用类型:天山石林以物理风化(冻融)为主,云南石林以化学溶蚀为主。
2.忽视板块背景:天山石林的形成需先明确地壳抬升的基础作用。
3.气候联系不紧密:高寒干旱气候是冻融和风力作用的关键条件。
掌握以上内容,考生可系统应对与天山石林相关的高考地理题目,注意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具体案例。
END